吴慧:生物质改性新材料的逐梦者

来源:必赢线路检测中心(新版)发布时间:2024-12-02作者:22金融 宋景城 23会计 陈颖 22动医 沈鑫鑫 21会计 蔡芷晴创建部门:必赢线路检测中心(新版)

人物简介:吴慧,必赢线路检测中心材料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1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并在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Advanced Science等期刊上发表论文达120多篇,其中SCI论文8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件。同时,担任福建省造纸学会理事和林业工程学报青年编委,Advanced 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的审稿人。吴慧曾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第五批林草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必赢线路检测中心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研精覃思 勤耕不辍

自2013年加入必赢官网以来,吴慧便以其对生物质化学与新材料的深厚兴趣和执着追求,在生物质材料改性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在追求科研创新的道路上,吴慧不断试错,从研究将纤维素的超疏水改性运用到液体弹珠的构建,以及可从伤口上黏附剥离的纤维素基组织黏合剂的可控构筑。他以“滴水穿石”的决心,逐步克服了科研过程中的难题。

基于对生物质化学性质的深入了解,吴慧及其团队功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纤维素基疏水材料,这种材料能够在物体表面构建一层疏水薄膜,达到防水与油水分离等良好特性,这些特性使得该材料在防水材料与液体弹珠的制备等方面显示出了较好的应用潜力。此外,吴慧及其团队还在纤维素的化学改性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他们基于生物质材料的结构特性创新性地引入了多巴等功能性基团,成功制备了新型的胶黏材料;而后,还通过引入琥珀酰亚胺等杂环化合物,制作出了能贴合在皮肤表面的组织黏合剂材料。据悉,这些材料在生物医疗、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相当前瞻与广泛的应用背景。

吴慧关于生物质材料的研究不仅扩展了自然界中生物质资源的转化与利用,也为其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他强调到,通过对生物质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应用,可以促进环境友好型材料的创新,进而为解决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贡献力量。“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在探索科研工作的同时,吴慧认为还应服务于社会,解决实际问题,在他看来:“我们的研究不仅仅是科学探索,更承载着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从科研生涯初期的埋头苦干,到成为第五批林草科技领军人才,吴慧始终保持着对科学的热爱与追求,将每一次失败视为向成功迈进的一部分。“科研就是我的一份责任,每一次遇到挫折后的坚持都是新的起点。”在生物质化学与新材料研究领域取得的阶段性成果,都将是他和团队继续坚持和深入研究的动力。对未来,吴慧表示会和团队继续致力于新材料的研发和创新,为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以教之道 促实之践

“在想要攀登到科学顶峰之前,需要将科学的基础知识研究透彻。”投身科研之余,吴慧始终牢记着身为高校教师的重任。谈及教学方式,吴慧认为在线下课堂,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课堂节奏、突出强调知识点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吴慧看来,一门课程并不只是一本教材,也可以是从大量科研文献中寻找一条主线进行授课。师生一答一问的方式,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更为清晰地理解知识点。而课后,吴慧会将课程相关文献资料和教学视频上传至师生交流群,让学生们能够有更多机会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和巩固,同时便于学生能够随时查看和及时补充课程中漏听漏做的笔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作为硕博导师,他尤为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主观能动性。这一教学理念也使学生们更加有兴趣自主通过阅读文献来了解相关知识的原理——在指导学生过程中,他通过培养其主动查阅文献和进行创新性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自发学习的习惯,最后,再引导他们开展实验,以实际结果印证个人理念。吴慧表示:“我期望我的研究生至少都能够发表一篇高质量论文,这既助于个人的职业发展,也能贡献于社会。”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吴慧主张因材施教,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时,他的教学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针对本科生,吴慧更加注重于理论基础方面的讲解,帮助他们开发思维以更好地了解目前的发展动态。而针对研究生,吴慧就会更侧重于科研的点拨和系统训练,教导他们要更为关注研究动态和研究实践,引导其选用合理有效的化学方法对生物质资源进行功能化改性。同时,吴慧反对“照本宣科”的做法,更多时候他会结合实际以协同育人的方式进行教学,从实践的角度,以更生动的表述来授课,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他补充道:“在讲授《木材化学基础》这门课时,我会从有机化学和生物质的分子结构的角度,让学生们去探索小分子反应在生物质大分子结构改变中的应用,引导他们利用实际化学方法,针对木材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分子上的羟基、碳链、苯环等,通过恰当的反应去解决问题。”

据了解,吴慧还曾前往日本、加拿大等国家进行科研访学,丰富的求学经历不仅拓宽了他的眼界,增长了他的学识,也在“教与学”工作上提升了他的自信心:在“教”方面,他个人对知识点间逻辑性的阐述更具底气;在“学”方面,他积累的知识储备能够帮助学生群体对知识养分的汲取更加透彻,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相长。“‘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学生需尽学之务,教师也应尽教之责。”吴慧认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应具备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应兼具渊博的学识、积极向上的思想态度和强劲的抗击能力。

青衿之志 驰而不息

醉心教学和科研工作之余,吴慧还在专业著作和综述的编写方面有所贡献。他曾参与了《高分子结晶和结构》一书的编写工作,谈及编撰该书的感受,吴慧分享道:“一本书的编纂并不容易,需要我们耗尽毕生所学,费尽一身功力才得以完成。”编写著作不仅需要有个人研究成果,还要结合最新的相关理论。因此,在动笔之前,吴慧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并对相关成果加以总结,以保证自身对所需编写的章节知识有一个全局性的了解。“有了一定的基础储备之后,我还要站在读者的角度,用相对易懂的、较为朴实的语言来编写内容,并不断对文字进行揣摩、修改。”在吴慧看来,这是一件需要花费心力精心打磨的作品。功夫不负有心人,该著作在学界内颇受好评,对从事高分子的科研和生产技术人员的日常工作很有参考价值。

据悉,吴慧曾担任省造纸学会理事和林业工程学报的青年编委一职,受前辈们影响,吴慧也投身于其中:他用自己在材料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为高效造纸建言纳策。同时,还为林业工程学报编撰、推荐了多篇优质论文。“这些工作,不仅让我收获到了许多新的知识,也让我对林业工程方面的研究有了更深的见解。”吴慧感慨道。

作为教师,吴慧希望自己的学生可以踏踏实实地学习,认认真真地做好研究,在未来的道路上纵有困难也不言败,走好自己的路,有一份热,发一份光,矢志奋斗,为社会做贡献。在未来,他计划继续从事生物质改性新材料研发的研究,并希望能够让相关科研成果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功效。

数十多年来,吴慧将自己的青春扎根于实验室中,探索功能材料的改性十几载,他希冀终有一日他的研究成果能够从实验室走入大众的生活,实现产业化生产,惠民利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