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郑旭媛,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农林经济管理系副主任、农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福建省“雏鹰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福建省高层次人才。从事农业现代化与食物安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经济学(季刊)》、《中国农村经济》以及《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等权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撰写决策咨询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内刊、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内刊采纳。曾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成果奖、“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论文奖、“福建省社科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等。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粮食安全对于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稳定的粮食供给,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质量。”作为一位深耕农业经济学多年的学者,郑旭媛对脚下的这片土地与它所承载的粮食安全问题怀有无尽的热爱。
深耕“三农”沃土 做“三农”研究事业的追梦人
实地考察
自2006年进入南京农业大学,经过连续九年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学习与深造,郑旭媛与“三农”结下了深厚的情缘。她在学习中逐渐确定研究方向,聚焦于农业要素投入、生产转型和粮食竞争力研究领域,并完成了她学术生涯的初步积累。在农业资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郑旭媛敏锐地捕捉到了农户生产适应性调整行为与粮食生产变迁之间的微妙联系。“若要真正了解与分析三农问题,不能纸上谈兵。”郑旭媛表示,只有深入田野考察,才能将现实问题与理论解释相契合,形成符合现实逻辑与理论逻辑的研究方案与结论。为此,她多次深入田间地头百姓人家,细致观察农户如何在耕地禀赋的严格约束下,灵活调整生产策略,以应对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通过大量的实证检验,郑旭媛不仅揭示了农户生产行为的内在逻辑,还提出了提升粮食竞争力的有效路径,系列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在经济学季刊、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中国农村经济等,获得了学界高度肯定,先后获得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此外,郑旭媛还围绕不完全要素市场中粮食规模化经营方式创新进行了深入探索。她深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离不开经营模式的创新。因此,她带领团队深入调研,广泛收集资料,提炼与归纳规模经营主体对不同规模经营方式的选择逻辑与经济影响,并在其分析框架中纳入了不完全要素市场约束的影响。目前,郑旭媛在该方向的研究也已取得一定成效:相关学术论文以第一作者发表在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中国农村经济、资源科学等权威期刊;相关成果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相关决策咨询也得到了国务院和农业农村部内刊的采纳。
在未来,郑旭媛将持续致力于推动粮食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她坚信,只有不断创新、勇于担当,才能为实现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贡献更大的力量。
悉心育才 做“三农”研究事业的奋斗者
交流探讨
据悉,郑旭媛主持省级一流课程1门、共建福建省精品在线课程1门,参编国家级本科生规划教材1部、研究生教材1部,指导本科生多次获得校级优秀论文,指导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银奖,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立项2项、校级立项2项。
“作为一个研究者,研究积累很重要。但作为一个教师,育人是第一位。”在郑旭媛的教育理念中,科学事业应该实现代际传递,教师既是接班人更是垫脚石,要将所学知识悉数传递给学生,实现共同进步。她深信,教学与科研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共生关系,科研的深入探索为教学提供了鲜活案例与前沿视角,而教学的反馈与启迪则不断为科研注入新的活力与方向。
郑旭媛拒绝枯燥的填鸭式教学,而是致力于成为知识探索的引路人。她创新教学方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课堂汇报、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们深入体验“三农”问题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培养其问题意识与批判性思维。在这个过程中,郑旭媛鼓励学生勇于对课本上的知识提出疑问,对现实中的“三农”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她看来,只有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才能更深刻地洞察“三农”问题的本质,进而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解决方案,为我国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此外,郑旭媛尤为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索的能力,她坚信每位学生都有闪光点与相当的学习潜力。在她的指导下,师生间建立起了一座基于尊重与信任的桥梁。她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通过定期的工作总结与反馈机制,密切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轨迹,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科研道路上有所行、有所获。同时,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农村实践中去,成为有情怀、有担当的农经人才。
助力乡村振兴 做“三农”研究事业的实干家
会议发言
农业经济研究不仅是理论的探讨,更是对实践的呼唤。郑旭媛始终认为农经人的使命不仅仅在于书斋中的笔耕不辍,更在于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推动农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
作为必赢官网闽宁协作项目中的青年骨干成员,郑旭媛积极贡献其专业智慧与热情,深度参与了宁夏(中卫)一带一路粮食储加销基地研究项目。她参与撰写的决策咨询报告:我国玉米市场调控的经验教训与优化建议,分别被国务院内刊《经济要参》与农业农村部内刊《中国农村研究》采纳。她对“大食物观”在福建践行有独到见解,相关理论观点发表于《农民日报》、《经济日报》等。为了更好地服务“三农”,郑旭媛还积极组织开展“三下乡”活动,将国家政策、市场信息与农业经营管理理念带入基层,为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农研究成果蕴含着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路径和策略。然而,如果这些成果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未能转化为政策制定者的科学依据,并最后被农民所享益,那么其价值将大打折扣。”郑旭媛希望自己的科研成果能够更具有社会价值,为社会发展力所能及地贡献农经人的力量。为实现这一愿景,郑旭媛及其团队正积极加强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面的沟通与合作。
从科研到教育,再到社会服务,郑旭媛将热情全部投入到了广袤的“三农”领域。谈及未来,她满怀激情地规划着在“三农”领域的深耕细作。她表示将始终保持自己的热情,在相关领域继续探索,践行一个农经青年学者的使命与担当。